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 讲述故宫里的中国故事!祝勇亮相南国书香节珠海分会场

讲述故宫里的中国故事!祝勇亮相南国书香节珠海分会场

2024-07-01 07:32:41 [焦点] 来源:去住两难网

走进一座“纸上的讲述节珠故宫”,聆听故宫里的故宫故事“中国故事”。8月20日下午,亮相故宫博物院故宫文化传播研究所所长、中国祝勇作家、南国纪录片导演祝勇走进2023南国书香节珠海分会场,书香面向大众讲述故宫里的海分会场中国故事。

祝勇在活动现场

据介绍,讲述节珠祝勇本次推介的故宫故事作品《在故宫看见中国史》选择了中国历史上每个朝代的关键节点,讲述了中国历史上的亮相重要人物、重要事件,中国祝勇以及它们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南国重要影响。同时,书香作者还横向地比照西方同时代的海分会场历史,揭示了中国历史的讲述节珠独特性和对世界历史的意义。

祝勇在活动现场

除了《故宫里的中国》,祝勇还带来了一本《故宫文物南迁》,主要讲述1933年为防日寇劫掠,北京故宫博物院约1.3万箱文物开始世界文物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久、行程最长的迁徙,备尝艰辛,这批中华文物瑰宝得以保存。“正是有这一段故宫文物南迁的历史,今天我们才能在故宫博物院见到海量文物,这些跟我们前辈保护文物的努力是分不开的。”祝勇表示。

活动现场

从《在故宫寻找苏东坡》的另辟蹊径到《故宫艺术史》的宏大架构,祝勇用长达几百万字的主题书写构建起了一座“纸上的故宫”,试图以当代视角完成一个文化学者对古老文明的独特解码与重述。在历史书写与“新散文”创作之外,纪录片等影像表达也是祝勇创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从《1405,郑和下西洋》到《历史的拐点》《苏东坡》,祝勇的一系列历史题材纪录片创作,坚持让镜头聚焦在人的身上,这与他“以人为本”的历史书写理念是一脉相承的。

活动现场

边写书边拍纪录片,祝勇构思作品时会产生思路上的冲突吗?他认为,这两种艺术形式是相辅相成的。“纪录片用镜头来说话,会更加直观;而文字写作本身具有美感,可以赋予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基于视频和文字的各自优势,祝勇更喜欢聚焦文物小细节以及融合故宫大视野来记录历史。

近些年,一批电视文博节目《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上新了故宫》助推“故宫热”“博物馆热”。在祝勇看来,这一现象说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势回归,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和认同。“希望观众能涉猎更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多从书中寻找答案,少接收碎片化、浅薄解读的信息。”

“我一直生活在广东,以前觉得自己离故宫很远,祝老师的讲座让我们了解到许多故宫的传奇故事,这让我意识到故宫建筑群是有生命力的。”从事空间美学行业的王女士表示,祝老师关于故宫建筑方面的知识见解深厚,能为建筑设计师做好故宫历史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提供帮助。

(责任编辑:娱乐)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