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这项“土”研究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它如何破解世界性难题?

时间:2024-06-27 01:22:55来源:去住两难网 作者:知识

  重金属污染农田和工矿场地的土土壤绿色修复及安全利用,一直是广东国世界性难题。欧美国家的项研性难主流土壤修复技术往往存在技术与材料瓶颈,且成本高昂。究获技术奖何

  如何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科学绿色修复与安全利用解决方案?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中山大学教授仇荣亮带领团队为这一问题提供了方案。破解

  在华南矿区扎根20余年探索攻关,世界仇荣亮团队创新构建了重度—中度—轻度污染土壤植物联合修复技术体系,土并在全国20多个省份广泛推广应用。广东国

  6月24日,项研性难仇荣亮主持的究获技术奖何“重金属污染土壤绿色修复与安全利用技术及工程应用”项目获得了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提出了“分类治理”新思路

  仇荣亮团队是科学国内最早开展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研究团队之一。

  农田重金属污染程度迥异,同一区域多存在轻、世界中、土重度污染田块,单一技术难以系统解决,如何治理?他们提出了“分类治理”新思路。

  一方面,团队探索了植物提取的方法,种植对重金属吸收量超过一般植物100倍以上的超富集植物,将中度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吸收出来,实现土壤重金属的去除甚至回收利用。

  但对于那些污染较轻仍然正常种植农作物的农田,这样的方式会直接影响农民收入,并不是最优解。为此,团队创新提出植物阻隔的方法,通过技术手段将重金属“困”在土壤中,减少农作物重金属吸收,无法进入农作物如水稻的籽粒中

  对于那些重金属重度污染的农田,则通过施加土壤重金属钝化材料并种植麻类等重金属耐性经济作物,降低重金属进入食物链中的风险,同时收获经济作物获得经济效益

  “这一技术体系充分满足了我国人多地少、粮食生产压力大的国情需要,也为国内外重金属污染农田的治理、修复及利用提供了参考。”仇荣亮说。

  农田重金属污染找到了解题之法,但污染的源头——重金属矿业废弃地的污染该如何解决?

  针对金属矿山土壤植被复垦率低、重金属易扩散的难题,团队创新构建了“地貌重塑—土壤重构—生态重建”的源头防控技术体系。

  这一方式是通过废弃污泥制成的生物炭等污染土壤改良剂,来吸附固定重金属,再种植麻风树等修复植物,实现矿山废弃地的快速生态修复,使源头污染扩散显著降低。

  这一技术体系被自然资源部确定为全国山水林田湖草试点工程核心技术,在广东、广西、湖南等国家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开展应用推广。

  成果已在全国20多个省份推广应用

  “土壤研究工作是寂寞的”,仇荣亮说,自己“坐了十年的冷板凳”。

  谈起环境保护,人们总是会想到大气和水治理,土壤问题较少被讨论。因为大气和水污染更容易被发现,而土壤污染具有滞后性和隐蔽性。

  2001年起,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开始受到国家的关注。当时仇荣亮刚回国不久,经常带着学生长途跋涉、起早摸黑深入多个矿区进行野外调查。

  历经20多年联合攻关,如今仇荣亮团队的“土”研究已然成熟,实现了重金属污染农田一边生产一边减量修复的效果,农产品100%达标。

  仇荣亮介绍,项目研究成果已在全国20多个省份应用推广,包括国家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修复示范项目、全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项目、湖南常德先行区石门雄黄矿砷污染土壤修复工程等。

  该项目成果也先后入选国家“十二五”“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广东省“十三五”农业科技十大标志性成果。

  项目成员还参与了国家《土壤污染防治法》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起草,用技术支撑国家土壤污染防治政策法规的制订,推动了重金属污染土壤绿色修复与安全利用的系统化、产业化、标准化。

  仇荣亮不仅是科研工作者,也是大学管理者。在他看来,土壤学科的人才培养也至关重要。“我一直期盼学生能够‘顶天立地’,顶天就是面向国际学术前沿,立地则是面向国家重大需求。”

  “土壤修复工作者要有家国情怀,对发生在身边的环境问题感同身受,并致力于为老百姓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如果只是为名为利,很难做出成绩。”仇荣亮说。

  南方+记者 刘汉能 李秀婷

相关内容